ID: 23211598

第24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670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知识备查 岑参(约715—77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工诗,语言变化自如,长于七言歌行。有《岑参集校注》。 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作者介绍 白雪 歌 送 武判官 归京 歌咏对象 歌行体 送别诗 送别对象 送别原因 题目信息 1.交代体裁-歌行体 2.交代题材-送别诗 3.点明诗歌内容-咏雪,送别(雪中送别,既是咏雪诗,又是送别诗。) 题目解读 歌行体:篇幅可长可短,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 作品: 1、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3、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边塞诗: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边疆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的思乡之情。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作品: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七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七上)、王维《使至塞上》(八上)、李贺《雁门太守行》(八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九下)。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 初 读 诗 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sàn qiú qīn bó zhuó hàn yìn chè 精读细研 第一部分(1—10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塞的壮丽景象。 第二部分(11—18句)写送别武判官时的情形。 1.初读诗歌感知诗意,说说从诗歌的内容上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铺天盖地把白草吹折,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雪花纷飞着。 精读细研 2. 反复朗读第一部分描写雪景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描写雪景的。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表现出诗人的惊奇之情。 胡天下雪时间早。 风势之猛。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 3.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咏雪名句。 精读细研 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 3.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咏雪名句。 精妙的用词———忽”字,忽然的意思,表明雪来得突兀,来得意外,也表明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新奇的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既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同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