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模拟手动开关灯》教学设计 课题 模拟手动开关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模拟手动开关灯的研究时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逻辑的理解,并加深程序设计中条件语句和状态管理的理解。计算思维:能够将实际问题(如开关灯)转化为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解决的形式,并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分解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知晓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和编程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探索新颖的解决方案。信息社会责任:在设计合理的控制程序时,应该确保其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能够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教学重点 明确算法实践、操作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难点 在实践体验手动开关灯制作过程中,感受系统控制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3课 模拟手动开关灯1、观看视频。2、活动背景:壮壮在知道控制的相关知识后,特别想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生活中的控制。让我们跟随壮壮一起来实践。 课程新知导入。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本课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想一想在制作前,首先尝试使用“如果……则……”的句式通过自然语言来描述控制手动开关灯的过程,并把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注意事项灯光状态管理:需要有一个变量来记录灯光的当前状态(亮/灭)。每次按钮按下时,根据当前状态来切换灯光状态。电源管理:模拟的开关灯不涉及实际的电源管理,但在硬件中,考虑电流、电压和电路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按钮状态的检测:确保按钮的状态可以被有效检测到。通常使用输入端口读取按钮的开/关状态。二、做一做1.材料准备。Micro:bit、数据线。2.结合现有资源,明确细化流程图。(1)使用 Micro:bit 的LED屏幕表示灯。(2)使用 Miero:bit 的按钮表示开关。3.根据上述流程图把程序补充完整。使用基本模块中的“显示 LED”和“清空屏幕”代码块将程序补充完整。4.调试运行程序。方法1:程序补充完整后,可直接在模拟器中查看程序执行结果。方法2:程序补充完整后,通过Micro:bit 查看程序执行结果。(1)使用数据线将电脑和 Micro:bit 连接。(2)下载程序,将程序复制到 Micro:bit中。5.程序运行效果。按钮A按下去,LED屏幕亮;抬起后,LED屏幕熄灭。多线程与并发编程当控制多个开关并行操作时,可以思考多线程编程。多线程编程是指在一个程序中同时执行多个线程(Thread)的过程。每个线程可以独立执行自己的任务,多个线程共享程序的资源,如内存和文件。多线程编程主要目的是提高程序的效率,使得程序能够并发地执行多个任务,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响应速度。在多线程编程中,处理并发事件需要关注如何管理线程之间的协调和资源的同步。比如,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多个按钮时,每个按钮的点击事件可能会触发不同的操作,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操作不会发生冲突,保证程序的稳定性。三、想一想1、模拟的效果和你预期的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效果不一样,灯光状态没有正确切换,可能没有正确记录灯光的当前状态,导致灯光在按键时未正确切换。2、现实生活中,按一下按钮灯就会保持亮的状态,不需要一直按着按钮。想一想,如何修改下图程序,以实现“每次按下按钮,灯切换亮灭的程序设计。答:可以将按钮按下事件与灯光状态切换功能结合,每次按下按钮时,检查当前灯光状态,如果灯是亮的就关掉,反之则点亮。3、你还能从哪些方面优化模拟手动开关灯 答:可以从反馈机制,比如添加LED指示灯或者显示屏,显示当前灯光状态,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开关的状态;还可以增加按钮按下后的短暂延时,避免因抖动或者连续按键导致意外行为。四、读一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