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9028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55933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2张,历史,七年级,编版,学年部,-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 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了解明清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掌握明清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利与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通过反思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一)明朝农业发展 1.背景: 明太祖对百姓困苦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 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2.措施: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赡养生息之而已。———朱元璋 ①明太祖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迁民路线图 ②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武丈量鱼鳞图 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 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相关史事 影响: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清朝农业发展 1.背景: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乾隆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 各朝粮食产量(单位:亿斤)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来源: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大增。 清朝《耕织图·耕》 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下令新垦荒地4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次年,又将开始起科的年限推迟至6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进一步放宽至10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兴修水利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 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 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 患得以根治。乾隆时继续 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 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黄河治水图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大运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料 史 接 链 靳辅治水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1677年,康熙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靳辅在水利专家陈潢的协助下组织大批民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不仅畅通了漕运,而且大大减轻了黄河中游和淮河沿岸地的水患威胁。 ③明朝引进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