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中所运用的手法。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中所运用的手法。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杜牧、李商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学校将开展“诗歌美读”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都推荐一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任务,选择合适的诗歌进行推荐。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拔。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著称。他的《山行》《赤壁》《江南春》《清明》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2.背景资料 《泊秦淮》,本诗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卷网-1978年版)。这首诗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河时所作。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悲愤的七绝,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贾生》,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 任务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朗读要求: ①听音频,标注字音,划分朗读节奏。 ②学生自由读,在朗读中初步感悟诗歌。 ③全班齐声读,教师予以点评。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①再次自主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②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泊秦淮》 (1)注释: 笼:笼罩。 寒水:寒冷的河水。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商女:歌女。 江:指秦淮河。 (2)译文:烟雾和月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