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3350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21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7.3.3,生物,进化,原因,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 2 年级 8 学科 生物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4.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实验获得知识,引导学习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学习重点 研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方法 资料分析 模拟实验 理论学习 学习准备 1.彩色纸片、彩色衬纸   2.视频、图片材料 第(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学习步骤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点拨 导入新课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学生思考。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大致趋势是什么呢? 那么,在生物漫长的进化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呢?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保护色 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老师组织引导回答。 深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浅色桦尺蛾的体色与背景环境接近,不易被鸟儿发现。而深色桦尺蛾的体色与背景环境的颜色反差较大,容易被鸟儿发现而被捕食,故1850年的时候,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占比大。 而到了1950年,由于工业污染,使得周围环境的色彩发生了变化,变成的黑褐色,使得深色的桦尺蛾不易被鸟儿发现而被捕食,相反浅色的桦尺蛾在黑褐色的背景下容易被发现而被捕食,所以这个时候,深色的桦尺蛾数量占比就变大了。 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这种体色就被称为保护色。 我们先来阅读和分析一个实例。 阅读课本62页“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的三段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1850年的浅色桦尺蛾占大多数,而到了1950年深色桦尺蛾却占了大多数呢? 这种现象就是生物的保护色,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模拟实验 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认真阅读探究过程,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讨论。 角色分配。 老师巡视,保障过程迅速有序。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不同小组的具体答案会出现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一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了解一下生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探究活动。 要求: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完成。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有又什么变化? 3、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哪种颜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为什么? 4、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课堂小结 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我们知道每种生物由于遗传和变异的原因有多种体色,拥有与环境颜色反差大的个体易被其它生物、尤其是天敌发现,而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被淘汰。相反的,与环境颜色接近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决定这种颜色的基因就可以通过生殖而遗传给后代。 生物的进化,其实就是生物的某些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不适应,不利于个体生存而被淘汰,而与环境相适应个体生存下来。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这只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也有不同的理论和学说,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老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和思考。 阅读课本65-66页的内容,学会准确的描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通过PPT介绍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产生变异 2.生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