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3656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5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梳理事件脉络,体会课文中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温情,理解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厚情感。 2.分析人物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关键语句:结合语境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积累语言素材: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古诗及名言警句,通过朗读、背诵强化记忆。 复习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复习过程 一、单元主题概览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与家国情———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课文,通过不同视角展现童年记忆与思乡之情,体会作者对亲情、故乡的眷恋。 二、交流互动:分享单元印象 1.谈谈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为什么? 2.你从哪些段落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乐趣或思乡之情? 三、分课文复习 (一)复习《古诗三首》 1.《稚子弄冰》(杨万里) 诗意:描绘儿童清晨取冰穿线、敲击作乐的场景,展现童趣。 重点词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动作描写突出儿童天真。 2.《村晚》(雷震) 诗意:刻画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画面,流露田园生活的闲适。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以景衬人。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 诗意:描写农忙时节,儿童学种瓜的情景,体现劳动的传承与乐趣。 情感主旨:“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以儿童天真反衬成人辛劳。 (二)复习《祖父的园子》(萧红) 1.课文内容:回忆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玩耍、参与劳动的往事,展现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2.重点问题: 园子里的哪些事物让“我”感受到快乐?(花草、昆虫、家禽、祖父的包容) 文中反复出现“自由”“愿意”等词,有什么作用?(突出园子是“我”的自由天地,表达对祖父的怀念) 3.词语搭配: (碧绿)的菜畦(明晃晃)的锄头(随意)地拔草(慢慢)地长大 4.拓展积累: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三)复习《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1.课文内容:通过对比故乡与异乡的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关键句分析: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以平凡事物引出思乡之情。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直抒胸臆,突出故乡月亮的独特意义。 3.写作手法:借景抒情,以“月亮”为意象串联回忆,对比异乡与故乡的月亮,强化情感。 4.词语拓展:含“月”字的成语(月明风清、月朗星稀、花好月圆) (四)复习《梅花魂》(陈慧瑛) 1.课文内容: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以及送梅花图、梅花绢等往事,展现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与思乡之情。 2.重点问题: 外祖父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借物喻人,赞美中华民族的气节。 3.写作手法:借物喻人,以梅花品格象征人的精神,首尾呼应(开篇写外祖父爱梅,结尾点明梅花魂的意义)。 4.词语搭配: (冷艳)的梅花(幽芳)的灵魂(郑重)地递给(无声)地落泪 四、复习《语文园地一》 1.字词复习: 重点生字:耘、稚、漪、倭、逛(注意“耘”的右半部分写法,“逛”的偏旁是“犭”)。 多音字:燕(yān燕山/yàn燕子)、供(gòng供品/gōng供给)。 2.日积月累:背诵古诗《游子吟》(孟郊),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爱主题。 五、综合练习与巩固 1.句式仿写:用“祖父的园子是……也是……”写一段话,体现自由与快乐。 2.阅读训练:选取描写童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