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5835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92339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采薇(节选),PPT,16张,课件,诵读
  • cover
(课件网) 《采薇》(节选)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且具有史料价值。 作品简介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最大的诗歌集:《全唐诗》 文学常识补充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应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的忧怨。 创作背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节选) 【注释】 ①【薇】植物名。 ②【昔】从前 ③【往】指当初去从军。 ④【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⑤【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⑥【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⑦【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⑧【迟迟】迟缓的样子 ⑨【载】则,又。 ⑩【莫】没有人。 yù fēi zài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译文: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 诗句句解 从前。 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形容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飞舞。 归来 语气助词 yù 下雪 雪花飞舞的样子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实际上形成强烈对比,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强烈对比。 写作手法 “今———昔” “柳———雪” “———来”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2.反衬手法:以哀情写乐景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3.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走在归家的路上,脚步沉重又迟缓,一路上饥渴交加。我的心中悲伤不已,有谁能知道我的哀愁呢! 迟缓的样子 又 没有人 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了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诗经》特点: 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下节课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