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科普阅读题 一.科普阅读题(共27小题) 1.(2025 细河区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味精是常用的增鲜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6H8NO4Na),其为白色柱状晶体,易溶于水。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氯化钠和谷氨酸(C6H9NO4),鲜味减弱。谷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可营养皮肤和毛发,医学上可治疗疾病。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味精受热后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 下表表示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小时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小于4.0时鲜味会减弱。研究还表明,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角度,谷氨酸钠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有 种。 (2)写出短文中提到的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 (3)分析谷氨酸钠在胃中发生的变化,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不定项)。 A.菜品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温度有关 B.使用味精应该适量加入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炒菜时越早加入味精越好 (5)文中提到“当pH小于4.0时味精的鲜味会减弱”,请你猜测其中的原因是 。 2.(2025 新化县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Ⅰ.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Ⅱ.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C2H8N2+2N2O4=3N2+4H2O+2CO2,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Ⅲ.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棉 B.羊毛 C.聚氯乙烯 (2)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3)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 。 3.(2025 方山县二模)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氮循环 氮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的物质循环过程。 自然界中的氮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但它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固氮;闪电也能使大气里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最终变为硝酸盐,这是一种自然固氮;“哈伯—博施法”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NH3),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工固氮技术。含氮物质被植物吸收,经复杂的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等有机物。动物依靠摄取食物获得氮,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又被微生物分解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氨,最终生成氮气返回大气中,实现氮循环。 自然界中以氮气形态存在的氮称为惰性氮,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但随着工业化发展,人工固氮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含氮化合物进入大气和水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