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悠, 独 /怆然 / 而 /涕下! 官职:杜甫(杜工部)王维(王右丞) 地名: 王安石(王临川) 韩 愈 ( 韩 昌 黎 ) 陈子昂(661 - 702),初唐诗文革 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 陈拾遗。 知人论世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 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 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 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 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 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 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知人论世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 思。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 后 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原 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 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前两句诗是从时 间角度(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 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后两句诗是从空 间角度(天、地)写的。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 独、寂寞、 悲 凉,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悲愤之情。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望岳 杜甫 一 览 众 山 小 。 荡 胸 生 曾 云 O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曾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 后被尊为“诗 圣” , 与李 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知人论世 原诗: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 那一脉苍莽的青 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原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译文: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 一 山凝结聚绕, 那山北山南一边暗 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原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译文: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 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原诗: 会当凌绝顶, 一 览众山小。 译文: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 一 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登上泰山时的心境呢 杜 甫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 难 、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 一 个什么样 的杜甫 点拨: 豪情勃发,壮志凌云,意气风发, 信心满怀。 《望岳》围绕“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 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吗 (1) 远 望: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望到了泰山绵 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2) 近 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到了泰山 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3) 细 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到了云涌云 翻 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点拨: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 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 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 “ 钟 ”即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 富有情感。 “割 ”即划分之意,“割”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 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神奇之妙蕴含其中,而且表现出昏 晓界限的分明,从而突出了山之高大。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 “ 割 ” 字用的巧妙,请你结合诗句分析 一下。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