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36095

10 劝学 师说--2025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共7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372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劝学,师说,--2025,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10 劝学 师说 预习课 研读课 目录索引 单元目标导引 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单元人文主题 学习之道 本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研读这些文章,要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读书和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理性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 学科素养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代思辨性作品,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 2.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 3.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论述合理,语言准确,以理服人。 预习课 劝  学 知识卡片 作者简介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 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作品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论说文的进一步成熟。 评价 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毛泽东 作品背景 稷下学宫中的“教师寄语” 两千多年以前,正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属山东淄博)游学的荀子应邀为学生们作演讲。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成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知性,而是强调学习、积累,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利用给学生演讲的机会,规劝学子们要永不停息地学习,学习圣人之道,达到化恶为善的目的。这就是后来整理成文的《劝学》。 相关常识 诸子百家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各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本预读 停止 合乎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弯曲的弧度 即使 同“又” 晒干 变直 磨刀石 踮起脚后跟 劲疾 清楚 借助 善于奔走 到达  游泳 横渡 兼词,相当于“于此” 获得 没有用来……的,无从 停止,止息 刻 雕刻 浮躁,不专心 2.尝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3)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关键点:博学、参、省、知)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关键点:生、假、物)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文脉梳理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提高、发展、改变自己 ②学习的作用 ③正反对比设喻 师  说 知识卡片 作者简介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 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 家”之首。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 “文”,故又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其为“韩吏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