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0085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04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们家,男子汉,教学设计
  • cover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成长”,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除了《文言文二则》外,其余三篇都是长文章。 除此之外,本课还属于节选型课文。虽然课题中没有“节选”二字,但它的的确确是节选自作家王安忆的一篇叙事散文。原文共有五个部分,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部分。除了长文章、节选型文章这两个特点外,本课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成长小说,塑造了一个寄养在亲戚家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小男子汉形象。 本课是基于“追寻古今少年脚步,记录自我独特成长”的单元任务情境之下的子任务情境“今之少年成长路”。课文讲述了“我”的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除了开头和结尾,课文中间部分以小男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把他成长过程中的众多事件分成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小标题。每个板块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有序地写出了男子汉的成长历程。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阅读提示之一的换小标题是衔接前一课的阅读任务。在前一课《小英雄雨来(节选)》中,课后题已经要求学生根据“游泳本领高”这个概括关键事件的方法,列出其余的小标题。而本文的三个部分已有小标题,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提供了素材。值得关注的是,课文的三个部分是根据由易到难的成长经历来排列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内容之间的前后关联,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初步具备独立或合作阅读的能力,但是在深入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情感上较为欠缺,一个小男孩却被称为男子汉,这和孩子们的认知是有冲突的,这也是较难理解的一个难点,但同时这个小男孩的形象又是很有意思的。因此需要教师架桥铺路,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悟细节等方式启发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读准“强、吭”两个多音字;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说说文中男子汉的形象。 2.通过细读男子汉的手部描写语句,感悟男子汉从依赖到逐步独立成长的过程。(重点) 3.通过换标题的方式,对文中男子汉的形象加深认识,并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的男子汉。(难点) 【教学过程】 聊聊心中的男子汉 关联经验,聊男子汉 同学们,你们觉得,男子汉指的是怎么样的人? 预设:强壮、勇敢、舍己为人…… 是呀,在我们的印象中,男子汉往往指的是这些了不起的英雄战士。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男子汉。这位男子汉出自作家王安忆之笔,你们知道王安忆是谁吗? 出示资料,了解作者王安忆。 设置疑问,引入学文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男子汉,其实是王安忆的外甥,年纪很小,比你们还小呢!这样小的小孩子,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是怎么样的,意在了解学生心目中男子汉的形象,这是对男子汉形象的初步感知,学生往往会想到课文中学过的那些英雄伟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认知中,男子汉首先是一个成人,其次,还比较强壮,以及那些有担当、有骨气、有志向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那么本文中的男子汉也是这样的形象吗?这一问,反差就出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也调动起来了,为理解文中的男子汉形象作好了铺垫。) 认识文中的男子汉 借助标题认识男子汉 比比标题,发现不同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与《小英雄雨来》相比,划分文章内容(段落)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小英雄雨来》:用序号“一、二、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