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例文,体会《颐和园》以过渡句连接景点进行移步换景的写法,习得“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发现《颐和园》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将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的方法,体会不同景点特点不同,写法也不同;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发现《颐和园》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将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的方法,体会不同景点特点不同,写法也不同;并能尝试运用。 教法和教具 预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顾写法,引出例文 1.谈话导人,回忆写法。 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巴金的《海上日出》和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学到写景的好方法了吗 2.指名交流。小结: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抓住“有顺序”“有特点”“有方法”三个方面来写,而不同的景物可以用不同的顺序、特点和方法来写。 3.导入习作例文。 4.过渡:《颐和园》这篇文章,又会教给我们什么写作妙招呢 二、通读梳理,体会有序写景 ( 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 )1.通读全文,用学过的办法理清《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1)带着课后第一题默读《颐和园》,圈画景点并填空。 (2)出示《颐和园》平面图,标注景点,画出游览线路图。 (3)交流过渡句,说说你的发现。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发现过渡词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小结:作者用“进了”“绕过”“走完”“登上”“从……下来”这些带动作的过B 重组句子,发现写法: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佛香阁, 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小结:大量的形容词及四字词语可以更好地写出佛香阁、排云殿的美景;而其他地方景点较多,可以简练地写出景物特点,如果用太多的修饰词语会使文章思路不够清晰。 2.再读例文,选择自己欣赏的段落,了解作者是怎样将景点写具体的。 (1)作者是怎样将一处景物写具体的呢 找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作批注。 (2)交流品读: A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写长廊是按先中间后两边的游览顺序来写的,作者用了一些数量词写出了长廊的距离长、间隔多、画面丰富。 B比较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发现写特点相同的事物,作者用的方法是相同的。 C比较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小结:作者根据景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写法。 写法迁移,片段练笔 1.运用例文的写法,写一写平时游览过的某个地方中的一个景点。 2.学生练笔,集体点评。 ( 完成学习单,学习“移步换景” )过渡词:连接变化的景点,这就是移步换景。这种写法跟《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很相似。 学生完成学习单:修改过渡句。 修改前: 公园门口是玫瑰花园。 我又来到天鹅湖。 离开天鹅湖,就看到草地。 引导:这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了玫瑰园、天鹅湖、草地三个地方,但是几个地方的转换没有说清楚。请用刚才学到的写好过渡句的办法,帮他改一改。(景点+动作) 修改后: 走进公园大门,就看到一大片玫瑰花园。 绕过玫瑰花园,我们往天鹅湖走去。 走过小桥,我们来到了对岸的草地。 小结:选好了景点,确定了顺序,可以用过渡句把游览的过程写得更清楚。 三、对比阅读,聚焦重点景物,体会写法 例文重点景物 写法不同点写法相同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 1.对比阅读,发现景物不同、写法不同。 (1)引导:同为写景文章,《颐和园》和《记金华的双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