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1401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5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居
  • cover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本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二中要求学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山中动静相宜的风光、浓浓的山居生活气息,体会作者以动衬静的巧思,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的那份自在心境。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是用优美的文字来描绘诗中的画面,还有一定难度。因此这节课对学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想象画面。其次诗中所描绘的山居生活以及王维寄情山水的心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都比较遥远,需要教师结合课外资料进行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四时即景”的书画展的任务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借助小组合作、课外资料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动态和静态描写。(重点) 3.根据“为书画作品配文字”的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诗句端正书写,写正确竖写格式。(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书画纸 五、教学过程 任务一:诵读,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一:了解任务,揭诗题 1.“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有趣的自然画卷。所以我们班要举办一个“四时即景”的书画作品展,用优美的文字和画面来展现自然之美,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王维的一首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王维的诗中到底有哪些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读诗题。 2.解诗题:借助注释理解“暝”的意思。顺势理解“秋暝”“山居”,自由说说诗题的意思,明确诗题交代了时间、地点。 活动二:初读古诗,感受音乐美。 1.读正确:自由读诗2遍,读准“浣”的读音。 2.读出节奏:指名读,齐读。 任务二:选画面,感悟动静之美 1.读着读着,我们发现王维的诗中藏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找出诗句读一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这两句诗到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来合作学习。老师把这两句诗分成了四个小画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快速讨论一下,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个画面来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3.小组上台展示,分享想象的画面。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并带着想象读出画面美。 ①明月松间照 预设1:我仿佛看到月光照在松林里 引导:这组同学找到了画面中的“明月”“松”,把画面想象得特别完整。(板贴:明月 松)还有谁能用更优美的语言来说一说这画面? 预设2:我仿佛看到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松林里,整个松林变得银光闪闪。 点评:“皎洁”“静静”这些优美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得特别美!请你读出这个静谧的画面。 ②清泉石上流 预设:清泉在石上轻轻地流淌,发出哗哗的声音。 引导:你不仅看到泉水流动,(板贴:泉流)还听到泉水的声音。泉水除了“轻轻地流淌”还会怎样地流?谁再来描绘这个画面? 预设:清泉在石头间潺潺流动,叮咚作响,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点评:你的画面有声有色,带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请你读出这个画面。 进一步体会动静:同学们,王维漫步山林,抬头望,是静静地月光洒落林间,低头一看,是泉水在潺潺流动,叮咚作响。这两个画面带给你地感觉是一样的吗? 预设:不一样,前一幅画面是静的,后一个画面的是动。 朗读指导:小组合作读、男女读,用轻重音读出“动静”。 ③竹喧归浣女 预设:竹林变得热闹起来,浣女洗完衣物回来了,边走边笑。 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并指导朗读:竹林里除了浣女的笑声,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浣女的说话声、风吹竹林的沙沙声……) 点评:原本安静的竹林,因为又了这些喧闹声,变得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