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2775

9《桃花源记》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637454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桃花源记,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走,让我们随陶公一同前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目 录 壹 讲桃源故事 贰 赏桃源盛景 叁 辨桃源真幻 肆 明陶公之志 壹 讲桃源故事 请你来找茬 活动1:陶渊明仅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幅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图景,有同学根据这一段文字画了一幅画,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画与原文是否一致? 手绘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原文“土地平旷”,而画中土地画得有高有低。 ②原文“屋舍俨然”而画中房屋画得横七竖八。 ③原文“阡陌交通”,而画中仅有一条小路。 ④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画中的老人和小孩都是愁眉苦脸。 手绘桃花源 请你来找茬 讲桃源故事 活动2:结合图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进入 离开 做客 再寻 理渔人行踪 活动3:结合图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 发现 贰 赏桃源盛景 补文意 赏桃源 活动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里有一处文意省略,渔人出了桃花源后拜访太守后说了一番话。请同学们猜一猜:渔人会跟太守说些什么?请仿照下列句式,完成任务。 我从“ ”一句中,读到桃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里美在 。 补文意 赏桃源 示例: 我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中,读到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 那里美在景物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美。 赏桃源盛景 ▲美在自然景象 ▲美在生活情境 ▲美在人情世故(人物和谐) 补文意 赏桃源 ▲ 活动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里有一处文意省略。请同学们猜一猜:渔人说了什么让桃花源中人“皆叹惋”呢?请仿照下列句式回答。 桃花源外是一个 的世界, 那里 。 补文意 赏桃源 补充资料: ①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③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桃花源外是一个动乱、萧条、凄惨、民不聊生的世界,那里战争不断,百姓凄苦不堪。 桃源内外 桃花源内: 环境优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桃花源外: 动乱、萧条、凄惨、民不聊生,那里战争不断,百姓凄苦不堪。 对比 叁 辨桃源真幻 再觅仙源何处寻 任务1: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再次前往时,却“遂迷,不复得路”?你认为桃花源真的存在么?快来小组讨论寻找证据吧! 现实派 VS 虚幻派 再觅仙源何处寻 现实派 VS 虚幻派 1、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2、景物描写真实,使人身临其境; 3、南阳刘子骥史书有明确记载,真实可考。 1、桃花源从未被人发现; 2、小小渔人独自一人,所述无证人可言; 2、语言是发展的,桃源内外语言相通不合逻辑; 4、处处志之怎么可能不复得路。 获胜 再觅仙源何处寻 任务2:其实桃花源的虚幻色彩在文中已有暗示,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呢?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界,并非真实景象。表明安宁和平、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的社会罢了。 肆 明陶公之志 明陶公之志 任务1: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重现创作背景 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