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245932
6.2《再别康桥》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7260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再别康桥
,
课件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
高二
(
课件网
) 课前导入 说到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你会想起哪些名句?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脚步,一起去“再别康桥”,去感受他的那份难舍的离别之情。 1.了解诗人徐志摩和其作品,了解新月诗派相关知识; 2.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重点) 3.鉴赏诗歌意象,感受康桥的美景,体会诗歌的绘画美,并把握诗人的情感;(难点)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教学目标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翻译家、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 192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当留学生,1931年坠机身亡,时年35岁。胡适惊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偶然》等。 作者介绍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前身是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等人。社名是徐志摩根据泰戈尔《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对齐)”,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在康桥的留学生活对于徐志摩30几年的人生而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这短短的光阴却是他一生魂牵梦萦的时光。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并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因。 “爱”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1921年,经狄更斯介绍在英国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自由”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美” 知识链接 1928年8月,徐志摩第3次来到英国,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寻他的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 看着眼前熟悉的康桥美景,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他感慨万千。 归国途中,他写下了这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创作背景 再 别 康 桥 康桥:又名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之上。诗人曾留学于此。 告别 本诗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对康桥有着无限依恋。诗人1928年重游康桥后写成此诗,所以说再别。 题目解读 青 荇(xìng) 榆 阴(yú) 长 篙(gāo) 漫 溯(sù) 笙 箫(shēng) 似(shì) 字音字词 诗歌朗读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阿房宫赋》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