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概述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8课。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出卷网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本课的重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难点是中俄《尼布楚条约》。 本节课重在借助多媒体教室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 出卷网,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深刻的学习探究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的历史,在探究中认识到台湾、黑龙江流域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2)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3)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 出卷网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 出卷网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 学生是中学七年级的学生; 2. 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有限,知识水平不平衡; 3.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4. 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5. 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并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 出卷网“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启发式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式策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完成问题,从而获得知识。 自主探究与集体讨论策略:学生带着问 出卷网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通过自主探究与集体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及下载的相关视频。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中国轮廓图》) 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此背景下最先登陆中国的殖民者是谁呢? 生:葡萄牙殖民者 师:他们侵略我国的什么地方? 生:澳门 (教师在幻灯片《中国轮廓图》上显示澳门的位置)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