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7694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 抓住细节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1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2024,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抓住细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平面细节(如外貌、定格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的写作技法; 2.掌握人物立体(动态)细节(如语言、连续性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法 3.运用所学的方法写出生动的细节,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多种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避免描写的空洞与平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习连续性动作细节描写 (一)概念阐释 通过例句对比,讲解连续性动作细节描写的概念。展示两个句子: 句子一:他走进教室,拿出书。 句子二:他轻轻地推开教室门,微微探进头,快速扫视了一圈教室,发现没人注意后,才猫着腰,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走进来,然后从鼓鼓囊囊的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书本。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句子的差异,明确,连续性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将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读者如临其境。 (二)方法指导 1.分解动作:将一个复杂的大动作拆分成多个具体的小动作,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以“包饺子” 为例,分解为“拿起饺子皮”“用勺子舀馅”“把馅放在饺子皮中间”“捏饺子皮边缘”“将饺子捏出褶子” 等步骤。 2.准确用词: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来描述动作,避免使用过于笼统的词语。比如不用“走”,而用“踱”“奔”“窜”“溜” 等更具表现力的动词。 3.添加修饰:加入合适的修饰语,如形容词、副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声音、神态、心理等方面对动作进行补充说明,使描写更加丰富立体。如“他慌慌张张地跑”“她像一只灵巧的燕子般轻盈地跃过栏杆” 。 (三)范例分析 展示经典文本片段,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段落: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这段描写好在哪里。从分解动作(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穿过铁道、攀、缩、倾等)、准确动词(攀、缩、倾)、修饰语(蹒跚地、慢慢、努力的样子)以及蕴含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连续性动作细节描写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四)小训练 原文:“他生气了,不说话。” 请运用所学方法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修改。 预设: 改文: “他猛地拍案而起,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脖颈处青筋暴起,双眼瞪得通红,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这根本就是胡来!’说完抓起文件狠狠摔在桌上,转身大步离开,震得门重重砸在门框上。” 环节二:学习连续性语言细节描写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经典电影中的对话片段(如《哈利 波特》中哈利与赫敏、罗恩讨论魔法任务的场景),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人物对话内容、语气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 播放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情绪?哪些语言细节让你印象深刻?”由此引出课题,说明连续性语言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中的关键作用。 (二)知识讲解 1.概念阐释 结合具体例句对比讲解连续性语言细节描写的概念。 例句1:“你吃饭了吗?”“吃了。”“作业写完了吗?”“还没。” 例句2:“‘快点儿吃!都要迟到了!’妈妈一边系着围裙,一边用筷子敲了敲我的碗,眉头拧成了麻花。我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小声嘟囔:‘今天作业写到太晚,实在困得吃不下。’妈妈的手顿了顿,声音软下来:‘那…… 吃完赶紧去补个觉,我给老师请个假?’” 引导学生分析差异,明确连续性语言细节描写不仅要有连贯的对话,还需通过语气、神态、动作等细节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2.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