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0402

11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365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答案
  • cover
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前预学】 预学一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既加冠( ) 或遇其叱咄( )( ) 俟其欣悦( ) 负箧曳屣( )(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媵人持汤沃灌( ) 以衾拥覆( ) 主人日再食(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右备容臭( ) 烨然若神人( ) 缊袍敝衣( ) ( ) 今虽耄老( ) 廪稍之供( )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 ) 生以乡人子谒余( ) 撰长书以为贽( ) ( ) 预学二 先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再多读几遍,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 (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预学三 先解释下列三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再写出每组词语释义的共同规律。 (1)①走送之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主人日再食 ⑤右备容臭 ⑥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规律: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规律: ①腰白玉之环 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规律: 预学四 宋濂给同乡后学写这篇临别赠序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摘录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述。 原句摘录:① ② 概述: 【课堂导学】 导学一[析现身说法]请根据课文内容和示例,将表格填写完整,体会作者现身说法的良苦用心。 表3-4 分析宋濂现身说法的良苦用心 原句摘录 分析良苦用心 求学之勤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体现求学的不易和勤奋 ① ② ③ ④ 求学之⑤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体现求学之路的艰苦 ⑥ ⑦ ⑧ ⑨ 导学二[解对比之意]试从课文中再找出两处对比并加以分析,完成下面的填空。 图3-2 对比手法分析 导学三[谈所学之得]读完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这篇临别赠言,你一定有所收获。结合课文内容及“助读材料”,根据设定的角色身份,谈谈阅读感悟。 【课后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师 说(节选) 〔唐〕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①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②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①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受:同“授”,传授。 ②师道:以道为师,即学道。 ③惑矣:糊涂啊。 ④读(dòu):同“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⑤不:同“否” ⑥遗:丢弃,放弃。 ⑦相师:拜别人为师。 ⑧谀:谄媚。 ⑨不齿:不屑,即看不起。 (1)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请找出两处,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2)在课堂上的小组学习交流中,有同学提出,课文中宋濂在先达面前毕恭毕敬的从师表现,有些过于盲从、守旧,与现在师生平等的观念不相符。请结合课文的劝勉之辞和选文的论述,说说你对“从师”的看法。 69 答案 预学一 guān chì duō sì qiè xǐ jūn yìng qīn sì pī qǐ xiù yè yùn bìmào lǐn wèi něi yè zhuàn zhì 预学二 (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4)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