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朝的统治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壹 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至正四年(1344年),一场持续二十多天的大雨拉开了黄河决堤的序幕。这场大雨使得黄河水位急剧上涨,最终冲破了堤防,河南、山东等地的数十万百姓瞬间沦为难民。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是消灭南方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姓名: 背景: 策略: 时间: 朱元璋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1368年 定都应天府 壹·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传位太孙朱允炆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为巩固新政权,大封宗藩增强皇族势力 一、明朝的建立 姓名: 背景: 策略: 时间: 朱元璋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1368年 定都应天府 壹·明朝的建立 乞丐起家的朱元璋,怎么坐稳江山?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朝臣权力过大 地方分权 壹·明朝的建立 贰 强化皇权 贰·强化皇权 问题一:朝臣权力过大 ①废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丞相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材料研读 吏 部 贰·强化皇权 秦汉 独相 唐宋 群相 明清 废相 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皇帝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 贰·强化皇权 内阁实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雏形) 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成立) 内阁首辅 ≠ 丞相 贰·强化皇权 问题一:朝臣权力过大 ②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调兵权)。 皇帝 前军 都督府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中军 都督府 兵部 只有统兵权 只有 调兵权 贰·强化皇权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 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 贰·强化皇权 贰·强化皇权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加强了统治;另一方面对官民的生活进行监视,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 贰·强化皇权 问题二:地方分权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①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