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教案(第1课时) 【核心概念】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 ①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 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教材简析】 《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是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为蜗牛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小动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可能见过蜗牛,但对其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有待提升。在动手操作方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但可能缺乏合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直观的材料和活动来理解知识。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如具有壳、触角,身体柔软且爬过后会留下黏液; (2)知道蜗牛喜爱吃生菜、黄瓜等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形、食性和生活环境,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2)能尝试用简单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1)参与观察蜗牛的活动,包括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2)进行蜗牛食性实验,探究其喜欢的食物; (3)设计并制作蜗牛的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责任态度 (1)在活动中养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懂得尊重生命; (2)养成小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学会设计并制作适合蜗牛生活的家。 2.教学难点 理解蜗牛生活习性与所建“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教师:教学课件、若干只蜗牛、新鲜菜叶、干枯菜叶、黄瓜、饼干、放大镜、饲养盒、土壤、水、铲子、木棒、水彩笔、石块、布料、瓶盖、细网、窗纱、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格、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同教具中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9】 1.展示课件中工程师设计船只、水利设施、维修设备的图片,提问:他们都在做什么?并指出他们都是工程师。 2.引导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分享,你身边有建筑工程师吗?他如何工作的?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吗? 3.交流结束后,引出“建筑工程师”的概念,强调工程师需要观察、设计和实践。 4.提问:“如何成为合格的建筑师?” 5.教师点评总结。 6.分发任务,揭示课题问:同学们,今天你们作为小小建筑师,一起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板书课题: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 学生们认真思考。 预设:设计船只、维修设备。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预设:刻苦学习、乐于动手 。 让学生扮演“小小建筑师”,激发其好奇心与参与热情。教师提问既激活学生经验,又引出建家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与发现 【PPT:10-21】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制作蜗牛的家前,我们要先做什么? 2.小结:1.研究蜗牛的身体特征,喜欢吃什么,生活在哪里。2.设计模型,准备材料,搭建小家。 3.出示任务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4.分发物品、蜗牛和放大镜。引导学生将蜗牛轻轻地放在托盘中的菜叶上,观察蜗牛的身体。并用画图的方式把蜗牛的外形特点记录下来。 5.讲解活动注意事项:(1)观察过程中,不打扰蜗牛,安静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