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往往以描写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弗罗斯特诗选》(江苏凤凰文艺-出卷网-2018年版)。顾子欣译。1912年,弗罗斯特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背景链接 萋( )萋萋 凄( )凄凉 qī q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读读写写 形近字 涉足 萋萋 幽寂 shè zú qī qī yōu jì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静寂寞。 萋萋 幽寂 涉足 如“涉足社会” “涉足商界”。 词语理解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划分节奏,读通句子。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未选择的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弗罗斯特 1.请大家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全诗共4小节,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并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整体感知 1.请大家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全诗共4小节,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并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后惆怅 回顾叹息 全诗分为四小节,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象征 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平坦的、笔直的路。 两种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表达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难以选择。 精读课文 第二节:写诗人最终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更诱人、美丽,富有挑战性。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充满挑战和艰辛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但仍留恋未选择的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内容上,诗人不说他选择的那条路的结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结构上,照应首段,形成回环之美。 诗人为什么在路口“久久伫立”? 诗人对这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使诗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可以回头,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无法回头。 思考 诗中出现了许多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说说它们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