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6050

17.雕塑之美 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6638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雕塑,之美,课时,教案
  • cover
课题名:雕塑之美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艺术实践。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中国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塑技术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塑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雕塑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再现。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领悟雕塑艺术之美。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本学段学习领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此之前的学习内容里曾经出现过,因此学生并不陌生。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已经欣赏了解了我国出土的东汉著名的《铜奔马》、北京故宮太和门前的铜狮,此外,战国《错金银双翼铜神兽》、唐代《三彩镇墓兽》也出现在二年级下册《怪兽》一课中。在四年级下册《材质的美》一课又出现了汉代青玉《马头》、汉代石刻《立马》等雕塑作品,在《衣架的联想》一课中,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雕塑《牛头》又使学生领略了外国艺术家的现代雕塑艺术。在“造型 表现”领域中,学生通过学习泥塑、面塑,体验了塑造形象的简单技法,这些知识都为学生进一步感受雕塑之美奠定了基础,也引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雕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边随处可以见到雕塑作品,陌生是因为他们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形式、材质、内容、作者等都缺乏了解,更没有深入观察和感受。因此,从哪些角度引导五年级学生去了解和欣赏雕塑作品,激发他们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是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第 周 第 节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了解现代雕塑的突破与创新,初步认识著名雕塑家。 艺术表现: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创意实践: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感受雕塑作品之美。 文化理解:在对雕塑作品观察、研究、评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欣赏体会雕塑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今中外著名雕塑作品的内涵,并用美术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铅笔、橡皮、勾线笔、水彩笔、A4纸。 教学过程: 分享时刻 学生课前三分钟分享,学生按学号自行搜集资料,介绍艺术表现形式———雕塑。 一、导入新课 1.启发: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亮相,精彩的开幕式赢得了大家的肯定。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课件播放奥运会放飞和平鸽舞蹈的视频。 2.启发体会:这段舞蹈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舞蹈中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做出来吗? 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美的瞬间留下来,让它成为永恒? 教师小结:雕塑,可以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雕塑的世界,感受雕塑之美。 3.板书课题:雕塑之美。 学习新知 1.走近雕塑,认识雕塑。 (1)提问: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 课件配乐欣赏雕塑:出示多幅中外著塑名雕塑作品,其中包括《卢舍那佛头像》《摩西》等。 奉先寺卢舍那佛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