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意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井冈翠竹 ———竹影摇曳处 文脉千年长 【教学目标】 01.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时代作品中竹子意象的变与不变。 02.反复诵读,感受四篇作品中竹子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03.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任务一:听竹之音。 教师播放一段“风吹竹海”音视频。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风吹竹海的声音,听完后请同学们用尽可能优美的语言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任务二:绘竹之形。 速读四个文本,勾画出描写竹子的词或句,然后概括竹子的特征,总结四个文本中竹子的相似点,完成表格。 预设: 师:修直、青翠、挺拔的竹子又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呢? 预设:谦虚、高洁、正直、奉献 在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竹又有哪些象征意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竹之韵。 任务三:品竹之韵。 出示《诗经·卫风·淇奥》注音版原文。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1.作者写竹子是为了写谁?诗人赋予竹子怎样的象征意义? 君子,从视觉角度描写竹子的茂盛、青翠,竹子修长、青翠、茂盛的特点,象征着君子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品德高尚。 2.小组思考并讨论:《於潜僧绿筠轩》和《墨竹图题诗》这两首诗分别借助竹子来寄托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 《於潜僧绿筠轩》:竹子代表着高雅、清幽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苏轼认为,相比于物质享受(肉),精神上的富足更为重要。 《墨竹图题诗》:竹子象征着正直、关爱百姓的精神品质。郑板桥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体现了作为官吏的责任感和忧民情怀。 3.浏览《井冈翠竹》5-7段和10-12段,思考:这两个部分分别写的是在什么时期竹子的哪些作用呢? 革命时期:生活、生产、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祖国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并朗读下面两个句子: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自豪感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赞美之情更为浓烈 4、阅读《井冈翠竹》,想一想:课文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师: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竹子象征着怎样的品格? 预设:坚韧、顽强、不屈不挠 师: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读? 预设:铿锵有力,包含赞美之情 任务四:悟竹之魂。 师:从《诗经》的“君子竹”到井冈的“革命竹”,竹子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君子品格→文人雅趣→忧民情怀→革命精神 过渡语:千百年来,竹魂始终挺立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而在今天,新时代的土壤中,同样生长着一群如竹的青年,让我们通过视频走近他们。 1.看:观看巴奥燃情瞬间短视频。 2.说:你从竹子和如竹一般的青年身上汲取到那些精神力量? 预设: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严格要求自己、自强不息…… 结束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今天我们读懂了竹子,也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希望同学们以竹为鉴,以梦为马,传承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力量,做新时代的有为少年! 教学文本: 01.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①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 ②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 ③瞻:看。 ④猗猗:形容其修长而秀丽。 ⑤匪:通“斐”,形容文采飞扬、光彩夺目的样子。 ⑥切、磋、琢、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