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美,就这么简单———从垃圾入桶开始 1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通过各项感官刺激,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行为和习惯: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将垃圾分类,初步学会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歌唱童谣,最后再实践操作等学习形式逐步形成环保意识,维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学情分析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但对于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还处于不自觉的意识当中,对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可回收垃圾所产生价值,也处于懵懂状态,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垃圾正确处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动用感官,欣赏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艺术品,基本上能懂得学会将垃圾分类,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 3重点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将垃圾分类,能正确地投放垃圾。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体验,初步感知 1.课前安排学生观察各种活动后校园的环境以及每天放学后校前路的环境; 2.了解家庭和学校会产生哪些垃圾,问问简单的垃圾分类知识。 3.向大人们调查了解周围的垃圾污染状况。 4.调查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 活动2【讲授】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师:孩子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塑料袋儿,准备好了吗?真不错!现在,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听好哟,孩子们,看看你们座位四周和课桌的抽屉里干不干净,如果不干净,请你们收拾收拾,把不要的垃圾放在你们准备的塑料袋儿里,行吗?开始吧! 2.学生整理抽屉,拾垃圾。 教师巡视指导,设下悬念“垃圾袋放哪儿?”(板书“?”) 3.师:请孩子们睁大眼睛再认真看看我们的教室,瞧!多美、多整洁的教室呀!只要我们大家伸伸手、弯弯腰。美,就这么简单!(出示课题“美,就这么简单”) (二)感触生活,明理导行 活动一:情境感知 1.孩子们,在我们美丽的升平与清平相邻处有一条十分明晰的交界河,这条河河水清澈,河边水草嫩绿、绿树成荫,常年有鱼、虾、蟹自由自在嬉戏,引来了好多路人在河畔驻足流连。(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展示美丽白龙河畔图片) 2.师:是的,白龙河畔是我们升平人的骄傲!可老师发现,我们的白龙河并不像刚才大家所看到的那么美了,请看:课件播放———白龙河水被污染、河边遍布垃圾的情景视频。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人们乱扔垃圾、因为工厂随便排放污水……) 3.师:是啊,人们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太多了,如果想让我们的白龙河畔重新美丽,我们该怎样做呢?(捡拾垃圾、让工厂不再排放污水) 4.师小结:对,保护环境从不乱丢、不乱吐做起”。 “管住手,不乱扔” “管住嘴,不乱吐” 孩子们齐读这两句话。(利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两幅插图)再次揭示课题:美,就这么简单! 活动二:认识垃圾 1.想一想:孩子们,回过头来想想(指着黑板上板书的“?”)我们在整理教室的时候,有同学问我塑料袋里的垃圾怎么办?大家帮我想想吧! 学生:放在垃圾桶里。教师相机板书“———从垃圾入桶开始” 2.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剩菜、剩饭、喝过后的茶叶、废纸、水果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哟,好多垃圾哦。那是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放在一起呢?(不是) 嗯,大家也许已经了解了一些垃圾分类的情况。老师看见街道两旁的垃圾桶上都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回收”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指不能再利用的垃圾。) 3.看一看———那么,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又是不可再利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