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5682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8794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浣溪沙,PPT,22张,课件,诵读
  • cover
(课件网) 浣溪沙 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浣 溪 沙 huàn 词牌名 [宋]苏轼 解词题 “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作者简介 浣 溪 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qí jìn shào jiāng 读准字音、节奏(听范读,生自读、合作读、齐读) 比较不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浣 溪 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小序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时间或地点。 到蕲水县的清泉寺游玩,寺面临一条往西边流淌的小溪。 小组合作要求: 结合注释,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浸:泡在水中。③潇潇:形容雨声。 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⑤白发:老年。 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形容雨声 杜鹃鸟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上阕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老年 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下阕 自主学习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词中写了什么景?听到了什么?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悟词情 上阕 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 在溪水中。 潇潇:这里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 溪边兰草 松间沙路 雨中子规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对王安石新法的某些政策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篇中摘引了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他被关押在御史台,在狱一百多天,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然而苏轼并没有因为被贬而绝望颓废,而是用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这一切。在黄州期间,他得到了黄州郡守的关照,买了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这首词就是他与好朋友庞安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来的名篇。 萧萧暮雨子规啼 此时,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哪些字词传递给你这样的感受? 惆怅悲伤 萧萧梧叶送寒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体悟情感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 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老去 而悲叹。 唱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