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27671

5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3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 cover
枫桥夜泊 1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有节奏、充满感情地诵读《枫桥夜泊》。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说出诗中所写到的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2学情分析 这首内涵丰富的小诗,对于学生,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但对诗境、诗情的领会还不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诗眼, 悟诗情,入诗境。 3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能说出诗人的所见和所听。 难点:感受“钟声”悠远,从景中感悟“愁眠”。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枫桥夜泊 一、激情导入,感受魅力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播放“涛声依旧”视频)。 2、引出歌词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齐读。理解歌词中“无眠”的意思。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老师板书:钟声。于是,我们就会想: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 3、简介寒山寺和寒山寺钟———(大屏幕出示)其实呀,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里的词是由一首描写了寒山寺钟声的诗改编的,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板题)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枫桥夜泊》,读题。 4、简介诗人张继和创作背景(大屏幕出示)。 二、初读悟情,体会诗韵 1、通读《枫桥夜泊》,要求读熟。 2、指名读。正音:寒山寺si, 师适时评价。 3、师生合作朗读全诗(学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调换顺序再读,指导学生将声音拖长) 4、齐读整首诗。指导: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更要注意揣摩、体会读这首诗时的那种感觉。 师:假如现在,老师请你选一个词儿来形容你读完这首诗时的那份情绪、那份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5、让我们带着这些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生读) 师: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幽静,更有人读出的是孤寂。我们不妨对比着想一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感到孤寂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我想也不会。吟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幽静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境 过渡:怪了,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偏偏是孤寂,是幽静,是忧愁呢?不着急回答。咱们静静地再默读《枫桥夜泊》。 1、默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①找一找,诗的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②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记号。 2、汇报:①诗中的哪个字眼儿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种情绪? (板书:愁眠)指导读 ②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生:月落。 师:诗人看到月亮慢慢地升起来,又慢慢地落下去了,天地一片幽暗,一片朦胧。诗人在江边看到了——— 生:江边的枫树。 ③想象画面:让我们把眼睛闭上,展开想象,用心看!(师描述)这时秋风瑟瑟地吹来,吹过枫树,吹过枫林,吹呀,吹呀……吹着火红火红的枫叶,一片一片,落下来啦…… ④当你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⑤我们继续看,诗人在江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了“渔火”。 师:谁能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那可能是怎样的渔火? ⑥(大屏幕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在这深感孤独的夜晚,没有亲人的陪伴,陪伴自己的只有———读 师:在这寂寞的夜晚,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的只是———读 师:在这冷清的夜晚,没有考场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