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79772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39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四下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和《海的女儿》三篇课文,分别以常人体、超人体和拟人体童话作为学习内容,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字里行间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写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王葆得到了梦想中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给王葆的生活带来奇妙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作品表达了幸福要靠自己努力的主题。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在这一部分,宝葫芦还未正式出场,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并能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故事中的王葆,是个淘气可爱、喜欢幻想的孩子。他总是缠着奶奶讲故事,而奶奶总是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听着听着,王葆就想着也有个宝葫芦,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写法特点: 1.课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增强真实性与代入感,拉近读者距离,便于情感与心理的直接表达,推动故事发展。 2.文中处处体现着童话的奇妙:开篇王葆带有神秘感的介绍;中间奶奶讲的故事也充满了奇幻色彩;最后王葆的幻想很奇妙。 3.生动地刻画出王葆的童真形象。一是从王葆和奶奶的规矩中感悟他的淘气顽皮。“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二是从王葆缠着奶奶讲故事的事情中感悟他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课文具体描写了两个场景:洗脚和剪指甲。这里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极为逼真,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王宝和奶奶的亲密,也表现了王宝的淘气、顽皮、爱听故事的童真形象。三是从王宝对宝葫芦的向往中体现了王葆爱幻想的特点。 这篇课文因为节选的是《宝葫芦的秘密》开头部分,就为学生的想象、猜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王葆会得到宝葫芦吗?他是怎样得到宝葫芦的呢?宝葫芦能帮助王葆实现自己的愿望吗?……这些都可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这些话题的猜想之后,与原文比较,实现篇本联动,感受童话故事想象之奇妙、人物之真善美。篇本联动,是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策略。第二个策略则是读创共振。文中奶奶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但每个故事在课文中都只说了个大概。这正好为学生展开奇妙想象、创编有趣故事提供了契机。 课标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对应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情分析 从小听童话、读童话,童话如蒙蒙春雨一直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浅近童话,形成对童话的初步认识,初步感受童话美好的情境,产生阅读兴趣;步入中段,童话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中开启童话学习,感受童话丰富想象。从低年段的“读”到三年级的“感”,再到四年级的“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是循序渐进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要求相比,本单元不仅要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要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通过让学生思考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引导学生感受宝葫芦的神奇和王葆天真、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