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认识中国的区域第三节《黄土高原》知识清单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1.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北纬34°-40°,东经100°-114°之间。 相对位置:东起_____,西至_____,北连_____(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____。 2. 跨越省区:跨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7个省级行政区。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地貌: 地势特征:地势_____高,_____低。 平均海拔:平均海拔约_____米。 主要地貌类型: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_____开阔,多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墚:顶部_____,两侧被沟谷分隔成长条状高地。 黄土峁:被冲刷、分割形成呈_____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地势_____,土壤_____,水源充足,是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其中_____平原、_____谷地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两个川。 2. 气候: 气候类型:属于_____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_____,夏季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季,且多_____。 降水空间分布: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 3. 河流: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前河水_____,流经后河水变_____。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随着地势_____、流速_____,黄河中下游泥沙不断淤积,河床_____,部分河段变为“_____”,成为沿岸地区的安全隐患。 4. 土壤:黄土土质_____,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5. 植被:植被_____,地表裸露。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_____,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夏季降水_____,且多_____。 地表_____,缺乏植被保护。 地形_____,坡度较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2. 人为原因: 过度_____,导致植被破坏。 不合理的_____,如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 开矿、修路等_____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 1.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_____,使土地_____,农作物产量下降。 2.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_____。 3.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_____造成巨大困难。 4. 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五、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1. 生物措施:_____、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2. 工程措施: 修建_____,拦蓄泥沙。 缓坡修筑_____。 坡脚建_____等。 3. 生产活动调整: 陡坡地_____。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发展_____农业,如种植耐旱作物等。 六、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_____、玉米、谷子等,由于水土流失和干旱等问题,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2. 工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_____资源储量大,煤质好,埋藏浅,易露天开采,成本低。另外还有多种有色金属。以煤炭开采和加工为基础,发展了_____、电力等工业。 3. 旅游业: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土塬、墚、峁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革命圣地延安等),发展_____。 七、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 1. 民居:传统民居是_____,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 2. 民歌:_____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民歌,其歌词高亢、嘹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 服饰:人们常戴_____,既可以防风沙,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革命文化:黄土高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_____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遗迹。 答案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1.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北纬34°40°,东经100°114°之间。 相对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 跨越省区:跨越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个省级行政区。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地貌: 地势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平均海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