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主战士 闻一多 最后一次讲演 新课导入 这是扮演的谁呢?他又在干什么呢?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文体介绍 整体感知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走近作者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背景介绍 内容主旨 读读写写 晓得[xiǎo]:知道、明白的意思。 卑劣[bēi liè]:指低下鄙俗;卑鄙恶劣。 无耻[chǐ]:不知耻辱,不要脸。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wū miè]: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 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 捶击[chuí]:用力敲打。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 毁灭[huǐ]:摧毁消灭。 卑鄙[bǐ]: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蛮横[mán hèng]: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理解词语 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3. 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4.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课文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5.闻一多先生从哪三方面层层深入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合作探究 1.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 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