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P10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P11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P12 前提 形式逻辑三大规律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到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探究与分享 思考: 上述对话中甲和乙口中的“别人”一样吗? 两人的对话有什么逻辑问题? 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除打牌者以外的所有人 除打牌者和甲以外的所有人 不一样,偷换概念 违背了逻辑思维应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什么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甲 乙 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1)常用公式:“A是A”。 (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把A换成非A。A可指代概念或判断) (2)内容: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2、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老师:“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 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探究】这个例子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存在什么问题? 老师的问题“结果怎样”很明显是“苹果还剩下几个”的意思,属于简单的数量关系;而孩子的回答却是转移到与哥哥的生活逻辑上,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要求。 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3.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①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 ②爸爸:你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以后打算怎么办? 儿子:您经常说,中国人民非常勤劳,我也是中国人,我怎么会懒呢? 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某单位召开的一次安全生产会议上,该单位的某领导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时间不多了,简单讲几句吧。今天是安全生产会议,我想讲几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一、关于绿化问题;二、关于计划生育……” 偷换概念:评价和理解→日常生活的交往 偷换概念:集体概念→个体概念 转移论题:安全生产→绿化问题、计划生育 检测 1.我想静静,别找我,找静静 2.人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3.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 这些苹果前几天还是绿的,今天居然都变红了。 思考:下列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说明了什么? 例如:这是我的一点小意思;你什么意思;意思意思;你真有意思…… 5.同一律的条件性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韩非子·难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