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坚持民族平等 D. 加强民族团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将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确定下来的是( )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对材料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社会制度 C.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5.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文旅开发 6.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变化的主要是( )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经济制度 D. 社会生活 7.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8. 下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 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 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9.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这说明( ) A. “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 “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0、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1.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末(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B.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 12.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