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 老山界 陆定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难点) 学习目标 老山界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了解老山界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写作本文时,作者在红军长征部队里的“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 作者简介 惊惶( )苛捐杂税( )缴( ) 欺侮( ) 篱笆( ) 骨碌( )酣然( ) 蜷( )曲 缀( ) 矗立( ) 咀嚼( ) 呜咽( ) kē hān jiǎo quán jǔ jué yè lí ɡū lu zhuì wǔ chù huánɡ 重点字词过关 攀谈: 奇观: 绝壁: 骨碌: 呜咽: 细切: 满望: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闲谈。 奇异罕见的景象或事情。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滚动的意思。 文中指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 形容声音细微而急促。 十分希望。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畅快地入睡。 重点字词过关 整体感知文章 (一)读课文,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二)再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2.请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整体感知文章 段落 时间 地点 红军活动 2-10 下午 天色晚了 11- 22 天黑了 满天都是星光 半夜里 23- 32 黎明 下午两点 最后 山沟 沿着山沟向上走 瑶民家 继续向上走、攀谈 山脚下 “之”字形山路 一尺来宽的山路上 雷公岩 山顶 准备翻山 夜行军 睡觉冻醒 翻越雷公岩 到达山顶 下山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表格。 整体感知文章 遇见的困难 困难概括 相关语句 红军表现 行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1.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了。 2.向下看,简直就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3.雷公岩,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睡觉难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1.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 2.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4.在每条溪流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盆子、茶缸煮粥吃。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1.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2.只得裹一条毯子 3.半夜里,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1.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