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7994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69153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22张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观察台湾省地图,分析地图中街道名称有何特点。 每条路都是 回家路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追根溯源:血脉相连 1.台湾问题的由来 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 三国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 元朝 明末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清(康熙) 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 设台湾行省 清(光绪)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年 第一次 分离 收复 第二次 分离 回归 第三次 分离 任务一: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 精编p97 1949年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蒋介石败逃台湾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国共内战的结果,是中国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是中国主权问题 性质: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 一、追根溯源:血脉相连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武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出台了哪些对台政策? 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P70 2.两岸关系的发展 隔绝状态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2.两岸关系的发展 走向缓和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台湾与大陆“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涯”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其父蒋介石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为回应蒋经国,1982年7月2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致函蒋经国先生。信中希望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老兵“自由返乡运动” 台湾民间团体呼吁开放两岸交流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P70 2.两岸关系的发展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并在经济、 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1987年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打破隔绝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P71 台湾老兵回大陆祭拜亲人 激动得热泪盈眶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高呼“到家了”! 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探亲,抱头痛哭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2.两岸关系的发展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为什么他们高呼“到家了”? 祖国是台湾同胞的“家” 是他们的“根”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P71 2.两岸关系的发展 “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我两会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项内容也已于日后见诸台湾报刊。” ———摘编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