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0011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共20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880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0张,课件,江南逢李龟年,诵读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 “故人重逢” 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白居易与友人重逢,写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命运的无奈;王维偶遇旧友,一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满含对家乡的思念。而在唐代,诗人杜甫与乐师李龟年在江南的一次相遇,同样碰撞出了动人的诗篇。那时的唐朝已不复往日繁华,这次重逢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去探寻那段沧桑岁月中的深情。 学习目标 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风格,以及李龟年的相关事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升诗歌朗读能力。 体会诗歌中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叹惋,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下深沉的情感力量,培养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思考能力。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被后人称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以及《春望》《登高》等,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乐师,深受宫廷贵族喜爱,常在王公贵族的府邸中演唱,与杜甫也曾相识于盛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李龟年流落到江南。大历五年(770 年),漂泊中的杜甫也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李龟年相遇。此时距离他们初次相识已过去数十年,曾经的繁华盛世早已远去,两人也都历经沧桑。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以短短四句诗,道尽时代的变迁与人生的浮沉。 题目解读 “江南” 点明了两人重逢的地点,在古代,江南常被视为繁华之地,此处却暗含着今昔对比 “逢” 即相遇,突出了这次会面的偶然性 “李龟年” 是唐朝著名乐师,他的命运起伏与唐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整个题目简洁明了,却引发读者对两人相逢场景、过往故事以及此次相遇背后情感的无限遐想,也为诗歌奠定了怀旧、感慨的基调。 文体介绍 《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在初唐逐渐定型,至盛唐达到鼎盛。它全篇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严格对仗)。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意象组合,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诗歌体裁之一,适合用来抒发瞬间的情感和感慨。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歌开篇,诗人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点明了地点,这些都是当年长安城中权贵的宅邸,也是文艺名流汇聚之处。“寻常见”“几度闻”,说明诗人与李龟年在这些地方频繁相见,李龟年的精湛技艺也让诗人多次欣赏到。这两句诗看似只是在叙述过去的经历,实则描绘出了盛唐时期歌舞升平、文化繁荣的景象,那时的杜甫与李龟年都处于人生的相对安稳阶段,有着美好的回忆。同时,这些回忆与后文两人在江南的重逢形成鲜明对比,为抒发今昔之感埋下伏笔。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两句回到现实,写两人在江南的重逢。“正是江南好风景”,表面上是在赞美江南景色的美好,春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