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品析儒道哲思, 传承文化渊薮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了解先秦诸子各家思想文化,探索其对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掌握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理解各派论证方法,领悟其精妙之处。 思维发展与品质 学习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目标 CONTENTS 目录 思想探源———明辨诸子异同 壹 语言艺术———探究诸子风格 贰 虚词驿站———梳理文言现象 叁 深入哲思———思想论辩 肆 思想探源———明辨诸子异同 第一章 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论述经典在规范言行方面的价值,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警示贪图小利之弊,或辨析君子、小人,都富于启发性。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出现的核心概念,并思考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学派 核心概念 例句 内涵 现实意义 儒 家 君子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拥有完全摆脱功利价值的道德标准,文质兼备的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 恕 仁爱宽厚,推己及人。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修身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认知水平。 提高自身修养、国民素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端 仁、义、礼、智 有助于社会公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信仰的养成 道 家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②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超越日常使用、日常认识层面的功用。 墨家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为世界提供解决矛盾的方案;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为 空虚,虚空。 世界万物都包含着内在联结而又相互对立的趋势;为当代青年辩证地看待人生、辩证地处理问题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无为 顺应自然,不强求作为。 为现代人在文化、教育、生活、 环境等方面提供新思路,让人们理性看待实用主义,辩证地融合有为之举与无为之用。 用,大用 在注重物质的时代,唤起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让内心复归宁静 爱 相互平等的关爱,是解决世事纷乱问题的根本。 语言艺术———探究诸子风格 第二章 "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萧统《文选序》 "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 ———吕思勉《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 总体看来,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 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 探究诸子风格 篇目 文章风格 常用修辞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兼爱》 言简意赅,言辞典雅 比喻、对偶 气势雄健, 感情充沛 比喻、夸张 朴素自然,精妙凝练 对比、比喻 想象丰富,浪漫灵动 夸张 意显语质,逻辑清晰 排比、反复 说理透彻,逻辑严密 排比、顶真 虚词驿站———梳理文言现象 第三章 梳理文言现象 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 "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常见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虚词,有助于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组分工合作,找出上面列举的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