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30227

14 山居秋瞑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68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山居,秋瞑,教学设计
  • cover
《山居秋暝》 【开卷有益】 王维名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运用联想和想象体味意境,感受诗歌生命美。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鉴赏“意境分析型”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于诗情画意中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课文解读   1.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 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诗歌初读,以整体把握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的意象有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从浣女归、渔舟下等角度描写景物)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表达了诗人愿望)   【课文研讨】  品意象:品味鉴赏,感受诗中图画美 1.找意象(景物):请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清 泉 竹林 莲 石 浣女 渔舟    2.描画面:运用想象构建诗中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并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 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 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造意境(氛围):这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有什么特点?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 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自然纯朴的乡村生活图景。    悟情感:具体分析,领悟诗歌情感 在这首诗中,王维想要表达怎么样的情感呢? 明确: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 、清新鲜洁,表达了作者对着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一句“王孙自可留”,作者既是在劝勉王孙留下来观赏这美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