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法不可违 一、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做合格公民。 (三)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四)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五)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类型、违反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教学难点:违法行为的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 质疑反馈 【学生活动】学生课前完成和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和学习困惑,以学定教。 (二)展学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观点辨析:有人说,法治社会下只有那些坏人会违反法律,违法行为跟我们的生活是十分遥远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法不可违。据此确认总议题:法不可违。子议题一: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子议题2:以案说法明违法行为。子议题3:违反法律需担责。 (三)议学:合作探究 子议题一: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议学任务一: 【议学情景】情境一:教师展示视频:你以为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早就违法啦!情境二:周永康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被判无期。房祖名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拘役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被称醉驾入刑第一名人。 【议学任务】思考:视频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议学活动】思维探究:法不可违的原因 【议学成果】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议学小结】违法无小事,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知识拓展:规则分为道德、纪律和法律 子议题二:以案说法明违法行为 议学任务二: 【议学情境】P93-94生活观察 情境一:高某过马路被狗咬 情境二:何某和蔡某砸贩卖机偷零食 情境三:陈某非法收购贩卖野生动物 【议学任务】仔细阅读P93-94生活观察三则案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议学活动】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回答问题 【议学成果】 【议学小结】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议学任务三: 【议学情境】1.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2.小明摔坏小刚的手表,经保修部门检查,价值100元。3.小明纠结他人围殴小刚,李四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4.小明恶作剧,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5.海关关长小明贪污受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产一亿元。 【议学任务】法律小判官:以下的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议学活动】辨析材料,回答问题。 【议学成果】1行政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4行政违法行为5刑事违法行为 【议学小结】巩固违法行为的类别 子议题二:违反法律须担责 议学任务四: 【议学情境】P94-95探究与分享 【议学任务】思考: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查阅相关法律,说说上述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议学活动】结合情境和书本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议学成果】情境一:社会危害:损害了人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