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08512

暑假-新初二-物理-讲义+出门测-第9讲 物态变化(二)(含答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1742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暑假,变化,物态,出门,讲义,物理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壶冒出“白气” C.干手器将手烘干 D.草上形成“白霜” 室内温度为20℃,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下面图中的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如图所示,有两个烧杯,里面一个放热水,一个放了一块冰。上面都盖上了一块玻璃板,过一会你会发现两个玻璃板上都有水珠产生。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里放热水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外侧 B.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内侧 C.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玻璃板上的水珠是汽化现象 D.两个装置产生水珠的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首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她回忆当年带领课题小组实验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份以提取药物,做了大量实验但并没有发现有效结果。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乙醚提取。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乙醚溶液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_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较低。 (2)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一种现象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 裂,干冰迅速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热,从而灭火,过程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_____(物态变化名称),生成了“烟雾缭绕”的效果。 如图所示,图a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图a实验装置的器材时,安装的顺序为_____(选填“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 (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b所示,由此可判断是水_____(选填“沸腾时”或“沸腾前”)的情景。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说明此时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产生这些“白气”的过程叫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沸腾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才能保持沸腾,原因是_____第九讲物态变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巾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掌握汽化、液化的两种方式 3.沸腾的相关实验 3.理解升华、凝华的特点和应用 1.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汽化、液化的两种方式 快谷化和液化 知识解 爱汽化的概念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收热量。常见的汽化现象: 电吹风吹干头发 水分蒸发殆尽的河床 游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 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起雾 火箭升空时下方的白气 四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