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3093

17 屈原(节选)-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95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屈原,节选,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答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任务一:戏剧入门 (一)学习任务: 1.结合欣赏过的戏曲、小品、电影、电视剧等说说戏剧的门类及特征。 2.结合单元导读文字说说戏剧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策略。 明确: 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具有三大特性: 1.戏剧性。用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和生活中的人。 2.剧场性。时空受限,但是直接面对观众,更具感染力。 3.综合性。以表演为中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剧本简介 1.戏剧文学即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 (2)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白(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3.剧本的特点: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剧本的情节结构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因此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三、学习任务二:剧本阅读 (一)学习任务: 1.梳理《屈原》剧情,把握戏剧冲突。 2.品读《屈原》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3.关注舞台说明,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具体实施: (一)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浏览课文,明确人物、时间、地点、故事情节。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了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展示出他的光明、磊落、冲破黑暗、睥睨一切的胆识和勇气,与前面靳尚、郑詹尹的猥琐、阴暗、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品读《屈原》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1.画出靳尚的台词,参考表格的“批注角度”,分析其人物特点。 批注角度批注角度提示身份看人物的说话对象,人物的话语量,人物掌控话题的能力表情借助舞台说明或联系语境,想象人物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情绪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