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说》教学设计 科目:美术 授课时间:第16周 【教学内容】 《草本说》1课时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欣赏,精准感知小草的形态特征,深度体会艺术家笔下小草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艺术表现:熟练运用草编、黏土等材料,借助压、搓、印、捏等多样化手法,生动塑造小草的外形结构特征,实现艺术创意的可视化表达。 创意实践:积极、大胆地展示个人作品,在与同学的分享交流中,拓展艺术思维,深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感悟。 文化理解:深刻感受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将小草坚强不屈的品格内化为个人精神力量,传承与弘扬相关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 重点:深度赏析画家笔下的艺术作品,掌握黏土塑造小草外形结构特征的技巧,理解不同艺术手法对小草的表现方式。 难点: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完成富有创意的作品,并能自信、流畅地与同学分享创作思路与学习收获。 【教学准备】 PPT课件、黏土。 复习和导入( 5 分钟) 古诗情境导入: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后引导学生:“同学们,小草是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可这首诗却让我们看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我们身边,那些小小的缝隙里,也藏着小草的奇迹。墙根上,小草不屈向上,努力迎接阳光;砖缝里,它以一己之力破壁生长;哪怕是千年冰封的雪山、冻土,也能见到它泛出的点点绿意!在风暴中,高大的大树都难以招架,小草却不向风暴低头,即便伏倒也会再次挺立。这样历经磨难依然幸存的小草,是不是特别令人佩服?” 在引发学生共鸣后,板书课题《草本说》。 生活联想拓展:提问学生:“除了诗中描绘的,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观察与感受,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和活动(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分享)( 10 分钟) 艺术创作引导:组讨论、分享)(10 分钟) 画家笔下的小草对比赏析 《大草坪》:展示世界最早的水彩画《大草坪》,由德国画家丢勒创作。介绍:“这幅画是水彩画创作的开端,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精彩的水彩风景画。画面中看似无序的草丛,实则藏着许多我们熟悉的植物,像鸭茅属、剪股颖、草地早熟禾等。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还能发现哪些植物?画家是如何通过水彩的特性,展现出小草的质感和生命力的?” 引导学生从色彩、笔触等方面进行赏析。 《水仙图卷》:呈现《水仙图卷》,讲解:“这幅画以白描手法为主,用细长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再以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水仙的美,还能感受到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现手法来描绘水仙?”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讨论,分享观点。 技法学习 黏土四叶草:展示黏土四叶草制作步骤图,教师边讲解边操作,详细说明捏、压、搓等手法在制作过程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塑造出四叶草的形态和质感。学生参照步骤图和教师示范,动手制作黏土四叶草。 学生观看《其它几种小草的粘土制作方法》创作构思:鼓励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技法,思考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思路,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给予初步的指导和建议。 练习和/或扩展( 25 分钟) 三、学生创作 用粘土使用捏压搓等方法制作小草作品。 作品展示与交流:选出以下三个奖项 【作业设计】 课后拓展:欣赏草编艺术,与家人一起尝试用草编制一条鱼 【教学板书】(
课件网) 赏一赏 小草生存的地方 干裂的土地 石头的裂缝 寒冷的雪地 酷热的沙漠 说一说 你感受到的小草是什么样? 坚韧顽强 不屈不挠 默默奉献 草本说 岭南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6课 说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