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检测卷2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我国根本大法是《_____》,它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__。 公民的_____神圣不可侵犯,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是_____。 云南省三大世界遗产是_____、丽江古城、_____。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体现了我国_____的基本国策。 破坏公共设施可能违反《_____法》,垃圾分类属于履行_____义务。 小学生参与"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旨在培养_____意识和_____精神。 我国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是_____,国家宪法日是_____月_____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列行为体现公民责任感的是( ) A. 在景区刻字留念 B. 主动清扫社区街道 C. 考试抄袭同学答案 D. 网购时使用虚假信息 云南哈尼梯田体现的法治精神是( ) A. 遵守自然规律保护生态 B.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C. 传统习俗可替代法律 D. 少数民族无需守法 面对校园欺凌,正确的做法是( ) A. 忍气吞声 B. 聚众报复 C. 保留证据并报告老师 D. 在网络曝光对方隐私 下列属于国家机构的是( ) A.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B. 居民委员会 C. 云南省人民政府 D. 公益基金会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包括( ) A. 保守国家秘密 B. 服兵役 C. 举报间谍行为 D. 购买进口商品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2周岁以下儿童犯罪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过彝族火把节时焚烧秸秆庆祝符合环保要求。( ) 疫情期间隐瞒行程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小明捡到钱包后索要报酬,符合法律规定。( ) 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 四、连线题(每条1分,共8分) 将法律名称与相关内容连线: 1.《未成年人保护法》 A.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2.《环境保护法》 B. 保障儿童受教育权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 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 4.《义务教育法》 D. 污染环境需承担赔偿责任 五、情境辨析题(12分) 案例:小丽在网上看到"某地发生地震"的谣言,立即转发到班级群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小丽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4分) 传播谣言可能违反哪些法律?(至少两部,4分) 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4分) 六、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 云南某村依托古茶树发展旅游,但部分游客随意采摘茶叶、乱丢垃圾。村委会组织村民制定《古茶树保护公约》,设立"生态监督岗",村民轮流值班劝导不文明行为。 材料中村民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法治理念?(3分) 《保护公约》属于哪类社会规则?其作用是什么?(4分) 设计两条保护古茶树的宣传标语。(4分) 如果你是"生态监督员",发现游客破坏茶树会如何劝阻?(4分) 七、实践策划题(15分) 学校拟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活动形式:推荐两种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4分) 示例:模拟法庭庭审 云南特色:设计一个融入云南民族元素的法治宣传方案。(5分) 要求:包含具体形式、内容和目的 行动倡议:撰写倡议书结尾段,号召同学做守法小公民。(6分) 要求:30-50字,运用排比句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宪法;人民 人格尊严;12355 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 民族团结 治安管理处罚;环境保护 集体;奉献 最高人民法院;12月4日 二、选择题 B 2. A 3. C 4. C 5. D 三、判断题 ×(12-14周岁需承担部分刑责) ×(焚烧污染环境) √ ×(应无偿归还失主) ×(县乡级直接选,其他间接选) 四、连线题 1-C;2-D;3-A;4-B 五、情境辨析题 不合法(2分)。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可能引发社会恐慌(2分)。 《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刑法》(任两部,4分) ①核实信息真伪;②不转发可疑内容;③向平台举报谣言(答两点即4分) 六、材料分析题 依法自治、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