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0591

一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50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998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PPT
  • cover
(课件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 语》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揣摩对话描写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清人物言志的具体内涵,分析其独特价值。 文化理解与传承: 探究孔子“与点”的深层原因,体悟孔子的理想情怀和人生境界。 目录 Contents 03 02 04 01 整体感知 重点研讨 课文总结 结构梳理 05 06 拓展思考 知识积累 1.试着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十二章 2.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3.谈谈你对《论语》的了解。 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 子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等。 《论语》 (1)伦理思想: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 (2)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教育思想: ①教育理念:有教无类。 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③治学方法:学思并重。 ④教育要求:均衡发展。 孔子的主要思想 Part 01 整 体 感 知 侍坐 千乘之国 饥馑 (wú) 正音 比及 俟 铿 哂之 (jǐn) (shì) (bǐ) 毋吾以 (shèng) (sì) (shěn) (kēng) 莫春 浴乎沂 舞雩 (guàn) 正音 喟然 也与 吾与点也 (yú) (mù) (kuì) 冠者 (yí) (yú) (yù) 02 01 03 04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以 ①如或知尔。 ②如其礼乐。 ③如会同。 如 释义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何伤乎? 乎 ①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 方 02 01 03 04 ①因为。 ②动词,用。 ③动词,做。 ④介词,用,凭借。 以 ①假如,如果。 ②至于。 ③或者。 如 释义参考 ①介词,和,跟。 ②语气助词。 乎 ①行为准则。 ②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方 陪侍长者坐着。 侍坐 轻率急忙的样子。 率尔 懂得做人的道理。 知方 诸侯会盟及共同朝见天子。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会同、端章甫 释义参考 Part 02 结 构 梳 理 结构梳理 思考: 课文以“言志”为线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则何以哉”):写孔子询问弟子的志向。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曰”至“咏而归“):写弟子们分别述说志向。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至结尾):写孔子评价弟子的志向。 一问———四———一点评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因为 介,比 代词,你们 动,不要 同“已”,止 名,平时 知:了解。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连词,表假设 有的人 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一日,一两天。长:年纪较大。 乎:介词,同“于”,这里表比较,可译为“比”。下文中的“乎”,除“何伤乎”一句的“乎”是疑问语气词之外,其余都是介词。尔:代词,你们。 一问 四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摄:夹。 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