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3891

浙江省2024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28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浙江省,2024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 cover
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文化+科技”的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大量文化新业态蓬勃出现。网络文学、网络剧、微短剧、电竞游戏、沉浸式展演等新业态,日益受到海外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欢迎,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有生力量。 观察这些出海新业态,会发现它们在继承文化走出去既有经验基础上,也在探索新模式、展现新特点。相较于传统文艺形式,文化新业态往往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创作生产,便捷的网络与媒介也成为其出海的重要依托。2020年以来,我国网络文学出海平台数量呈现倍数增长。网络文学出海向纵深推进,走出去模式由作品授权的“内容出海”,升级到商业模式输出的“生态出海”。 一直以来,在海外受到欢迎的中国文化如书法、国画、剪纸、功夫等,往往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与浸润,才能领略、欣赏其魅力。相较而言,如今流行海外的中国网络剧、动漫、微短剧等,节奏轻快、内容鲜活、叙事巧妙,更加契合当下人们对碎片化、轻量化、互动化的文化内容的消费需求。文化新业态出海之所以受到当地民众喜欢,更重要的是由于深入研究了当地的文化、风俗、用户社交偏好等特征,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创作。一些微短剧制作机构不是直接译制国内作品,而是通过聘用当地演员,使用本土化的剧本、置景等,赋予作品更多当地文化面貌,让观众因亲切而亲近。当然,应该看到,文化新业态出海在拥有平台渠道、拥有海量的海外创作者之后,更要有对质量和标准的自觉追求。 文化新业态出海,一方面,要从创意和创作端发力,以人类共通的情感,以高品质的内容,展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立灵活高效的海外创作生产机制,按照当地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以接地气的内容满足当地文化需求,创造文化消费新赛道。 (摘编自张铮《文化新业态成为出海传播新力量》,《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 1.下列关于文化新业态走向海外并受到欢迎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出海新业态继承文化走出去既有经验,又不断探索新模式,更新创作方式。 B.海外受众较长时间地学习与浸润书法等中国文化,为亲近文化新业态做了前期准备。 C.部分节奏轻快、内容鲜活、叙事巧妙的文化新业态,契合了海外受众的消费需求。 D.一些文化新业态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创作,赋予作品更多的当地文化面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网络剧等文化新业态,是“文化+科技”融合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后的产物。 B.走出去模式由“内容出海”升级到“生态出海”,使得网络文学出海平台数量呈倍数增长。 C.文化新业态出海无论是否拥有平台渠道、海量的海外创作者,都要自觉追求质量和标准。 D.文化新业态出海要努力展现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中华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节选自《故都的秋》) 3.关于选文语言表达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