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暑假特辑】预学练习5 力的基础知识 (教师版) Ⅰ 基础知识整理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对力的概念的几点理解: 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时,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3.两物体不接触也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 二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 三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 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如: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等,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三、力三要素和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选取标度,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四、力作用是相互的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当受力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同时也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Ⅱ 科学概念落实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D.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也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故AB错误,D正确;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 2.如图所示,在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将跳板压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 ;然后被压弯的跳板会将运动员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答案】 形变 运动状态 【解析】[1]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将跳板压弯,跳板因受力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被压弯的跳板会产生弹力将运动员抬高,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个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下列现象中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运动员将弓拉弯 B.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飞 C.飞来的网球使网球拍的网变形 D.用力将拉力器拉长 【答案】B 【解析】 A.弓在运动员拉力作用下被拉弯,是其形状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网球拍受到网球的撞击力而发生形变,即网的形状发生变化,故C不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