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5022

第四章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8页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21830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四章,物理,PPT,18页,上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 四、升华和凝华 |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活动 4.5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观察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碘锤的底部 (没有/有)液态的物质出现,这说明碘颗粒由 态直接变成了 态,发生了 现象;停止加热,发现在碘锤的内壁上有 (固/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由 态直接变成了 态,发生了 现象。 现象 没有 固 气 升华 固 气 固 凝华 实验开始时,要用电吹风机热风档对碘锤加热,这说明升华过程需要 ;相反,凝华过程会 。 思考: 吸热 放热 深入探究 已知碘的熔点为114℃,碘的沸点为184.3℃,电吹风机热风档时出风口温度约70℃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碘的物态变化过程。 答:根据题意可知,碘的熔点为114℃,沸点为184.3℃,出风口的温度为70℃左右,碘吸热升温不可能达到其 ,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碘不可能先 然后再 产生的紫红色的碘蒸汽,所以瓶内碘蒸汽是由固态的碘直接 而成的。 练习 熔点 熔化 汽化 升华 在做“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刺激性的气味,所以设计了碘锤进行实验(将少量碘密封在玻璃管内)。根据以下数据,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甲、乙是分别将碘锤放到酒精灯上烤和放入热水中,两种方案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这是因为碘在升华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方案 (选填“甲”或“乙”)更合理,原因是 ; 视频1 视频2 (2)在观察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时,小明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紧紧套上气球,气球会鼓起来;小强将一块干冰放入常温的水中,烧杯中的水立即“沸腾”,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 的实验。 吸收 乙 碘的熔点为114℃,放在热水中加热,碘不可能先熔化再汽化变为碘蒸气 小明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升华现象: 使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柜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干冰升华等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干冰升华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地上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等 2.凝华现象: 霜 冰花 雾凇 干冰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它很容易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因为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因而能够冷藏食物、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白雾气氛等. 三、人工降雨 人工降水有三种常用方法: 第一种是向云层中播撒冷却剂,如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滴,小冰晶逐渐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第二种是向高空播撒盐粉、碘化银等,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液化或凝华的凝结核,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第三种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洒直径约为0.05 mm 的小水滴,使云层中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从而形成降水。将水变为0.05mm的小水滴,物质没有(发生/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1 2 3 4 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能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而“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 2.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这种白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1 2 3 4 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时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呈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