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跨学科实践-自制天文望远镜 课 型 跨学科实践课 多媒体使用 (√)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温习望远镜工作原理和解决望远镜制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深入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 2.班级内交流分享望远镜的制作经历和经验,并结合评价量表对初步制作的望远镜进行评价,学习借鉴其他同学工程实践中的方法和技术,提出改进与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寻星装置,并和望远镜组装成一个整体,初步制成完整的简易望远镜;进一步感受体会一些简单的工程与技术问题,培养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国家工程“南极巡天望远镜和月基光学望远镜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感受国家科技与工程的发展,增加民族自豪感,并感受物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4.感受科学实践的趣味,以及科学研究事实求实、精益求精的态度。 教材 分析 重点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设计过程 难点 自制天文望远镜实际问题的解答 精讲内容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改良 教师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仍不足;学生已经具备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复合透镜了解的少,缺乏减物力知识应用于实际制作的经验,综上所述,课堂活动还应以交流实践为主,增加学生的体验,活动设计时任务要清晰明确,问题设置要具体准确。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关注差异 教 学 过 程 一、项目主题再明确,引入新课 1.知识温习: (1)常见的光学天文镜有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2)开普乐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什么装置?开普乐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什么装置?为什么? 为什么通过望远镜看物体,我们看到的像更清晰,更大了? 2.实践回顾: (1)你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测量的?你的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你的望远镜的镜筒分别多长?你是如何确定这个长度的? (3)你的镜筒是如何制作的?如果是硬纸筒,你是如何切割的?切割的是否整齐美观? (4)你是如何固定连接两个镜筒的?连接是否紧密稳定? (5)你是如何固定透镜的?固定是否稳定且不影响透镜透光? “自制天文望远镜并观察月球”评价表 团 队 :任务维度水平3水平2水平1水平0自 评师 评改进望 远镜功能性大小套筒的长度能够灵活调节,镜筒支撑性好且稳定,做工精细;装有寻星装置;放大倍率合适,清晰度和对比度都很高大小套筒的长度能够灵活调节,镜筒的支撑性好;装有寻星装置;清晰度较高大小套筒的长度可以调节;没有寻星装置; 清晰度较高望远镜的套筒不能调节;没有寻星装置,看不清远处物体或没有望远效果美观性做工精细,美观,轻便,有支架,方便携带做工精细,美观美观做工粗糙 3.综合评价: (1)结合评价表对自制望远镜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外观和工艺水平、观察效果等进行自主评价。 (2)结合评价表和实际作品综合考虑,小组内推选出最好的望远镜。 (3)小组优秀作品获得者,请展示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分享说明制作过程与关键步骤及心得。 4.疑难解答: (1)望远镜的视野够不够大?甚至只能看到小圆孔,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改进? (2)如何使望远镜成的像清晰明亮,可以如何调节或改进? (3)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不是越大越好?为什么? 如何快速找到被观测的目标物体或者星体?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作一个辅助寻找待观测星球的寻星装置,参考图3-51。 (5)你的望远镜成倒立还是正立的像,如果是倒立的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正立的像? 5.改进优化: (1)请结合几位优秀作品同学的分享或者解答,提出自己作品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2)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完善各自的改进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