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4236

第二单元实践探究活动《家乡地名探秘》课件+教案 黑教版《人文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30658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单元,实践,探究,活动,家乡地名探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家乡地名探秘》教学设计(一) 课题 《家乡地名探秘》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地方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家乡地名的常见来源类型(历史、地理、人物);初步掌握地名探究的三种方法(查资料、采访、实地观察)。2.通过模拟采访、小组协作,培养信息搜集与分工合作能力。3.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好奇心,形成“我是家乡文化小侦探”的认同感。 重点 认识家乡地名的常见来源类型(历史、地理、人物);初步掌握地名探究的三种方法。 难点 通过模拟采访、小组协作,培养信息搜集与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地名猜猜乐(5分钟)(课件展示图片)图1:哈尔滨中央大街欧式建筑图2:牡丹江镜泊湖瀑布图3:大庆油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个“家乡密码”,猜猜它们是什么地方? 对,这是中央大街、镜泊湖,还有上节课学过的大庆!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叫这些名字吗?中央大街是因为在百年前是城市的中心,镜泊湖像一面镜子……揭题:其实每个地名背后都藏着小秘密,今天就让我们化身“文化小侦探”,揭开家乡地名的神秘面纱!” 举手抢答图片对应地名。自由分享听过的有趣地名(如“太阳岛”“奋斗路”“齐齐哈尔”)。 用直观图片激活生活经验,通过已知地名(大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创设“侦探”角色,激发探索欲。 讲授新课 活动1:组建“地名侦探团”(8分钟)(分发道具)每组分发“侦探工具包”(牛皮纸袋内含):① 资料卡1份(示例:“太阳岛:因形似太阳的沙洲得名”)② 采访话筒模型(纸卷制作)③ 任务卡分组指令:“现在4人一组,成立侦探小队!请各组在任务卡上写下要探究的地名(参考:学校附近的“金上京博物馆”、本地的“松花江”)。如果想不到,老师准备了“锦囊”———(展示备选地名:金源小学、延川大街)。”活动2:模拟采访训练(10分钟)(戴上“老爷爷”道具眼镜,拄拐杖扮演社区老人)“小朋友,你们要问“中央大街”啊?(咳嗽两声)那是1924年修的,当年全是俄国人建的石头路,在整座城市最中央,所以在1925年改为中央大街!现在那些老建筑可都是宝贝哟!”提炼方法:采访时要记住三点法宝:礼貌开场:爷爷您好!请问……抓住重点:名字怎么来的?有什么故事?及时记录:(展示记录表)时间、人物、关键信息。教师抽查一组展示(示例对话):学生A:”奶奶,您知道“红军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吗?“学生B(扮奶奶):”因为抗战时期红军在这儿打过胜仗!“活动3:制定探究计划(15分钟)教师指导:(出示空白计划表)侦探任务方法选择我的分工延川大街①查资料 ②采访花店老板小明:画地图关键提示:选择方法要“量体裁衣”: 历史故事类→优先采访老人或查书 山川河流类→画地图或实地拍照(展示工具)学校图书室有《黑龙江地名故事》,老师手机里有地图软件—实景(演示搜索松花江)。分工建议(教师巡回指导):记录员字要写大些,绘图员准备彩笔,发言代表练习大声说话……计划表示例:侦探任务方法选择我的分工金源小学①查校史 ②采访校长小红:提问小刚:录音 小组讨论选定地名(教师巡视,协助确定可行性)。组长领取工具包,组员传阅资料卡。组内分角色练习(1人扮老人,1人采访,2人记录)。小组填写计划表(教师下发打印表格)。 通过道具和角色扮演化解采访畏难情绪。提供标准化话术支架,培养交际礼仪。表格工具培养项目规划能力,分工确保全员参与。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具体案例(校史采访更易操作)。 课堂小结 总结收获。(2分钟)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每位侦探完成“地名信息卡”———画一画你探究的地名,写一写它的特点。提高作业:采访组:用表格记录至少1个采访问题及答案。拓展作业:实地考察组:在家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