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9766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9张PPT)+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6251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19张,PPT
    (课件网) 14 山水画的意境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入山水 《万山红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入山水 入山水 《万山红遍》 遇大师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阅读要求:请大家浏览课文,在课文中做些圈点勾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① 核心概念(论题) ② 主要观点(中心论点) ③ 所用实例(论据) ④ 所做结论 读山水 读山水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所用实例 所做结论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1段) 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齐白石画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五代画家荆浩画松、一位作者写生、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四川人说的话 “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第9、10段) 意境 读山水 阅读要求: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怎样表现意境 什么是意境 怎样获得意境 什么是意匠 意境与意匠之间的关系 古诗里的意境 毛主席诗里的意境 活动小结 文章层次分明,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进行论述。 在议论文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来组织文章。 品山水 1.课文多处引用诗句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很多同学不理解,讲山水画为什么要讲诗歌呢? 引用内容 意境(景、情) 作用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名句“缘物寄情” 品山水 引用内容 意境(景、情) 作用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的崇高里蕴含着人的英雄气概。 帆已远,故人已不见,送别的人依然遥望江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难舍的深情。 具体阐释了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引用内容 意境(景、情) 作用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名句“缘物寄情” 壮丽的雪景反映了诗人的胸怀和思想的高度。 证明艺术家写词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贴近现实,具有时代性。 最秀丽、最险恶、最雄奇、最幽美,赞美之情一览无余 意在论述“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作用:论述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合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2.作者所举的实例不仅丰富了观点的表达,还成为了我们写作的素材。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启发呢? 悟山水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