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认识感官》教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④认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通过观察活动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 2.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各种感官分别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探究实践 (1)会细致、全面、有条理地观察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4.态度责任 (1)养成仔细观察、乐于表达、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感官科学地观察,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冷藏过的橘子、常温橘子。 教师:四个不透明的透气布袋、橘子(橘子皮可适当切割以散发气味)、瓜子、铃铛、冰袋,图片、声像、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ppt:1-5】 出示图片、引入故事情境与游戏:树林里的一只小松鼠发现了草地上有四个被人遗漏的布袋,好奇的小松鼠想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但小心翼翼的它不敢轻易打开袋口。(教师出示四个布袋,袋里分别装有橘子、瓜子、冰袋、铃铛)请小朋友们帮助小松鼠想一想,怎样能在不打开袋子的条件下知道里面有什么物品? 组织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一试、并说清楚观察到的明显现象,帮助小松鼠作出判断。 教师打开袋子揭秘。 聚焦主题:在揭秘之前,同学们能初步判断出袋子里的物品,是因为生活中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能帮助我们去感受周围世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感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感官(板书)。 学生调动已知、已会的观察本领来提供方法。预设:用鼻子闻气味、摇晃袋子听声音、隔着袋子摸一摸物品等。 预设: 袋①:摸上去圆圆的、有点软软的,闻起来有橘子香味。(橘子) 袋②:摸上去一粒一粒的,摇晃有沙沙声、闻起来有瓜子香味。(瓜子) 袋③:摸起来冰冰的、硬硬的。(冰块) 袋④:摇晃有铃铛声。(铃铛) 学生直观地用眼睛看到物品。 聚焦学习主题———认识感官。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已知已会的观察本领。 选取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物体作为袋子中的“秘密”,意在让学生主动地整理感受周围世界的方法。 引领学生明确“感官”的概念。 活动探究 【ppt:6-23】 练习使用感官 任务一:用眼睛看 (情境)得知袋子里装有食物后,小松鼠决定与远处的伙伴分享食物。在寻找伙伴的路途中,小松鼠经历了许多奇幻的事情。 出示图片:小松鼠先是被眼前的一片美景吸引住了。请小朋友们和小松鼠一起欣赏美景(30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可出示“我用眼睛观察,看到了……”的句式引导学生描述。 (2)在学生交流自己看到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可补充提问,如“树是怎样的?”以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观察对象。 (3)适时评价,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按顺序观察、找得全面、观察得细致、描述得有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 3.小结:我们用眼睛观察,从上往下依次看到了蓝天白云,被阳光照亮的山峰、山顶尖尖的、像三角形,高高的树、细长的树干、黄绿色的叶子,黄褐色的沙土,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石头,流动的河水等绚丽多彩的景象。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用眼睛看,获得的信息最多。(板书:眼睛、看) 任务二:用耳朵听 (情境)过了一会,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悦耳的声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