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刘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思维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 文化自信: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中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 教学难点: 1.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中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理解诗题,把握诗文 营造氛围,理解诗题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之为“人间天堂”,那你知道杭州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吗? 2.(ppt配乐出示西湖十景图,着重介绍“南屏晚钟”)这里的南屏是指南屏山,它就在西湖边上,在这座山脚下有一座净慈寺,每当傍晚时分,寺里的钟声敲响,清越悠扬的钟声能传遍大半个杭州城,因此“南屏晚钟”也就成了净慈寺的美称,成为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净慈寺的图片,(板书:净慈寺)生个别读,正音,齐读, 4.一千多年前,诗人杨万里就在这里送别他的好友林子方(板书:送 林子方),你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分别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联系旧知,理解“晓”的意思。(早晨)可引导学生回忆“春晓”是指春天的早晨。(板书:晓出) (2)请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根据理解,读好诗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古诗。出示学习任务一。 2.检查反馈。 (1)指名读,其他同学就读的字音、停顿、声音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矫正共性问题后多形式朗读。 (3)交流反馈诗中描写的主要景色。(板书:莲叶、荷花) 二:想象画面,感受独特 (一)、品析诗句,想象诗意 学习一、二句诗。引导:作者在西湖边送别好友,看到西湖六月的美景,在他眼里,初夏时节的西湖风景怎么样? 理解有困惑的词语 理解“四时”。明确:四个季节叫四时,诗中四时指除六月之外的其他时节。 理解“毕竟”。出示《古代汉语词典》中“毕竟”的解释:“究竟”“终归”和“到底”等。明确此诗中,“毕竟”即“到底”的意思。 (2)诗人认为六月的西湖风光在一年之中是最美丽,最独特的。 3.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景色,让作者如此感慨呢 读第三、四句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预设: (1)“接天莲叶”说明莲叶非常多,一片紧挨着一片, 一直连到天边。“无穷碧”说明莲叶的颜色特别鲜亮碧绿,一眼望不到边。(板书:无穷碧) (2)“映日荷花别样红”,说明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特别红,红色的荷花在一大片绿色的荷叶中会非常抢眼,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红得发亮。(板书:别样红) 学生随文认识“映”字。 (3)反复练习,师生共读。 ① 作者仅用了2句话14个字,就把盛夏西湖这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杨万里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师)接天莲叶(生)无穷碧, (师)映日荷花(生)别样红。 指导朗读。出示学习任务二。 预设: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毕竟”“不与”可以读得稍重,体现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读后两句诗要略带激昂的语调,边读边想象荷叶一碧万顷的壮观景象。“无穷”应读得稍重一些。第四句诗要想象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红得艳丽的画面,“别样”可以重读。“别样红”因在诗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